首页 文案列表 专题片解说词 文化专题片 筑梦天下第5期解说词脚本|安德鲁与国家大剧院

筑梦天下第5期解说词脚本|安德鲁与国家大剧院

文案配音员:博渊
文化专题片 711 分享

筑梦天下第5期解说词脚本|安德鲁与国家大剧院

国家大剧院

 

Part1

主持人:大家好,欢迎收看《筑梦天下》,这一集我们将带你到中国的心脏北京,再深入到北京城的中心,去看一座大建筑。它名副其实的处于北京城中心的中心,但半个世纪以前就计划好用于兴建它的那块地皮,在几十年间却一直空置、充满了神秘。曾经有北京的朋友告诉我,小时候,这个地方对他们来说是谜一般的所在,因为它就空置在人民大会堂旁边,占地面积非常大,外边有挡板围着,没有人知道它的里面究竟是什麽。这个谜在许多北京人的心里存放了将近四十年,最后终于在新世纪之交被解开了,一座宏大的建筑在这块空地上矗立起来,名动世界,它,就是中国国家大剧院。

 

解说:它的修筑迟到了将近半个世纪,它的诞生过程一波三折,它是北京“未来派”新建筑群的先行者,有关它的质疑和争议,一直就没有停息过。中国国家大剧院,它是如何穿越数十年的时光,由空地转变为建筑奇观?人们为什么等待了它几十年,在漫长的岁月里,这块土地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?《筑梦天下》,为你讲述国家大剧院背后的故事。(穿插安德鲁单句采访)

 

(悬疑气氛、One night in北京老情人唱段;开头:老北京唱段@琴书@有话好好说)

 

解说:1958年,政府决定在北京兴建以人民大会堂、历史博物馆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公共建筑,以迎接即将到来的建国十周年,这也正是后来极具象征意义的50年代“十大建筑”。

 

十大建筑快闪(图片)

 

解说:在这批建筑规划里,国家大剧院原本位列其中,总理周恩来更是亲自主持,将人民大会堂西侧圈定为它的造址,并由清华大学完成了建筑设计方案。然而,在人民大会堂十个月就宣告完工的同时,政府已经无力负担修建大剧院的费用、以及安置因施工而搬迁的居民,中央决定暂停国家大剧院的建设。而紧接下来,中国进入了多风多雨的岁月。

 

(钟鼓楼)

 

解说:1975年,在周恩来病重期间,他仍旧记挂着国家大剧院的修建计划,然而最终,他的这一心愿也没有能够实现。北京人对市中心这块大空地的好奇,一直保留到了1998年。

 

采访:(三联苏可文)歌剧院这个地方,在我小时候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,就是在人民大会堂西边那个地方,永远是灰墙围着,很神秘,不知道是一个什么地方。

 

(不是我不明白+北京新貌)

 

解说:1998年,政府决定成立国家大剧院建设领导小组,跨越近四十多年的国家大剧院项目才宣告正式复工。设计方案将采用国际招标方式进行,一时之间,它吸引了世界各国众多知名设计师的目光,也让无数中国人欢欣鼓舞。

 

采访:(中方设计师吴耀东)我们有历史博物馆,有中国美术馆,有农业展览馆,你说中国在那么穷的条件下,为什么要建文化建筑?国家大剧院算是一个开端,算是又一次,在40多年以后,毛主席那个第一代领导人之后,又一次提及文化项目的建设。

 

解说:然而这项工程的难度,远远超出了许多投标者的想象:在第一轮招标中,参选的44个设计方案没有一个令招标方满意,苛刻的要求让一些外国设计师甚至打了退堂鼓,将它比喻为“Mission Impossible”。(谍中谍)

 

主持人:国家大剧院工程究竟复杂在哪儿,进而让设计师们称它为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呢?原来焦点就在它的造址上。我们已经知道,国家大剧院的修建地点,就是人民大会堂旁边那块空置了四十年的神秘空地。政府的要求是,既要让国家大剧院成为北京新的标志性建筑,又不能喧宾夺主,这个“主”,指的就是人民大会堂;也就是说,大剧院的风头不能把咱们人民代表大会的所在、象征人民当家作主的大会堂给盖过了。毋庸置疑,苏式建筑风格的人民大会堂一直是北京标志性建筑之一,但它毕竟是50年代的产物;40年过去了,要满足这样的平衡要求,当然需要极高的把握能力和设计智慧。第一轮方案评审过后,一个叫保罗·安德鲁的法国设计师逐渐崭露头角,那么这位保罗·安德鲁,究竟是何许人也?

 

解说:保罗·安德鲁,1938年生人,法国著名建筑师,因在世界范围数之不尽的机场规划而闻名,中国的浦东新机场就是他的作品之一。他最知名的设计,是巴黎的戴高乐机场改建工程。当时,安德鲁极富想象力地在候机大厅建造了多条直达外部的登机通道,通过它们,乘客不需要提示牌,就可以直接抵达登机口。这一特立独行的“未来派”建筑构想,让安德鲁声名大噪。而如今,国家大剧院的招标工程,也吸引了他的注意。

 

采访:(安德鲁)我记不得具体日子了,在上海我读到了中国日报,当时在报纸的第一页有一个很大的标题,大概是说大剧院将对全世界开放竞标,我折起那份报纸塞进了口袋,这份报纸我到现在还保留着。

 

解说:好比情人之间的一见钟情,从来没有剧院设计经验的安德鲁对这一工程显露出了浓厚的兴趣,怀揣着那份报纸,他来到了北京。

 

采访:(安德鲁)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亲眼看看这个场所,看到以后 我当时非常的震撼,因为从我们收到的很多信息,我们知道这个建筑会在北京的中心,可是我们没有想到,它竟然是如此中心的一个位置。

 

(安德鲁工作镜头+high配乐,mc-hotdog特立独行rap)

 

主持人:正是经过了实地勘察,安德鲁的心中燃起了熊熊火焰,他雄心勃勃地拿出了自己的作品,投入到国家大剧院的工程竞标之中。在第一轮评审中,安德鲁的方案就引起了一些评委们的注意,他的别出心裁和特立独行,与他当初设计戴高乐机场如出一辙,但或许也正是因为他的不按常理出牌,他的这个大剧院设计方案,也和竞标的其他40多个方案一样,不能让招标方满意。那么他最初的设计方案,究竟是怎样一番摸样?在投标的过程中,又面临着怎样的命运呢?下节回来,咱们接着讲。

 

Part2

主持人:(大荧幕)1998年4月,国家大剧院招标;3个月后,法国设计师安德鲁就递交了自己的设计方案。在这第一版的方案中,他的设计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国家大剧院,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两所建筑,它并不是巨大的蛋形,而是中规中矩的方形,也有人戏称它为“铁板烧”,建筑的正立面就像一个面向整个城市的巨大舞台,顶部是金色穹顶覆盖的休息大厅,走的是都市浪漫建筑的调子,可以说是将他法国人的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。这一方案吸引了不少评委的目光,但它却是毁誉参半,在第一轮的评审中,就险些被刷了下来。

 

采访:(中科院院士彭一刚)有的评委就说干脆把这个安德鲁就排除掉,在会上我说不能排除,因为我觉得安德鲁他作为一个外国公司,单独参加这个方案,尽管有一些不足,但我认为这个建筑师很有才华也很有激情,不要把他的机会剥夺掉。

 

解说:安德鲁舒了一口气,进入第二轮竞标,在新一轮竞标之前,业主委员为他拉来了一组“内援”,与他一起改进方案。

 

采访:(中方设计师 吴耀东)进入修改阶段的时候,大概清华就开始跟法国ADP合作,当时安德鲁作为ADP的首席建筑师,等于才和清华有了合作。

 

解说:有了中方的参与和协助,在第二三轮竞标中,安德鲁拿出了自己的新方案,让所有的人眼前一亮。这是一个别具一格且颇为前卫的设计,它的外形是简洁的蛋形,由银白色钛金属和玻璃组成外壳,四周有大面积的水面和绿地环绕。人们将由水下的玻璃通道进入剧院,从宽阔的大厅向外望去,可以看到一个像拉开的幕布一样的窗景。从外观上看,大剧院是半透明的,日夜闪烁着光芒。

 

解说:最终,这一方案征服了评委,招标方决定采用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方案。

 

采访:(安德鲁)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,我在法国的南部,我很高兴,当我开车的时候,我的手机不停地响,你不能一边开车一边接电话,所以我就开一段接一个电话,然后接着开,我开了800公里,感觉自己熏熏欲醉。

 

主持人:2001年12月,中国国家大剧院正式开工,然而从评审结果公布起,围绕安德鲁设计的争议和质疑声就开始此起彼伏。有人不喜欢它“水煮蛋”一样的外观,甚至有人将它的形状比作“牛粪”,对此安德鲁笑着回应说:你不了解牛,我在乡下生活多年,见过形状各样的牛粪,根本不是这样子。更有趣的是,有人甚至拿中国传统的“风水”来说事,说在北京市中心冷不丁的放下这样一个“蛋”,会影响了京城的“龙脉”走向云云。当然,这些大多都是老百姓们的谈资了,然而在质疑声中,音量最重的一波,却不得不引起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注意,它们来自于中国最有分量的一批专家学者。

 

解说:在国家大剧院的建设进程中,何祚庥、吴良镛等四十九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,反对正在兴建的国家大剧院。认为这项工程存在许多严重不科学、不合理的设计,这批科学家、工程院士在联名意见书中说,安德鲁的方案在功能上是二三流,而造价却是超一流的,是典型的形式主义。它的造价比原先超出了一倍半的费用,座位反而减少了三百个,每一个座位的造价都相当于一辆奔驰轿车,将来票价一定很高,无法造福一般民众。对此,业主方有不同的意见。

 

采访:(业主委员会周庆琳)真正的造价应该说是很低的,我们前两天接待了丹麦的一个团,他们丹麦人现在盖一个国家剧院,它是3万多平方米,就盖一个剧院,他说他投资18个亿人民币,就这3万多平米要18个亿人民币。我们这个是14万9千多平方米,是三个剧场,是26.88亿。他们说,你们要是真能建起来的话,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。

 

解说:另外有许多专家认为,尽管安德鲁的设计十分现代,但它地处北京市中心的中心,东面是人民大会堂,东北面则是紫禁城,它的未来派风格与四周的老建筑格格不入,会破坏北京古都的风采和整体协调。

 

(字幕:协调? 南泥湾老版+rock版,摇滚样板戏)

 

解说:与此同时,也有人支持安德鲁的设计,支持派的声音认为:协调并不等于风格上的雷同,反差同样能够体现协调之美。他们举出了蓬皮杜艺术中心和卢浮宫前的金字塔作例子。

 

(卢浮宫金字塔@达芬奇密码,tom hanks)

 

解说: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,坐落于美丽的塞纳河畔,与古老的巴黎圣母院仅一街之隔,这位“钢铁侠”与周边的“建筑古人”们格格不入,但却被誉为巴黎现代艺术精神的代表作。

 

解说:巴黎卢浮宫,世界最大,最古老,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,以馆藏被誉为“世界三宝”的《维纳斯》雕像、《蒙娜丽莎》油画和《胜利女神》石雕名动天下,宫前神秘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也吸引了世人无数目光,它由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设计,至今仍受保守派嘲讽。

 

 

(斗舞Hiphop  Xecers Remiz)

采访:(安德鲁)我觉得大剧院并没有和附近的建筑有冲突。人们应该逐渐会发现,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,和另一个新时代的开始。大剧院的旁边是人民大会堂,就算是它,其实也不是中国的风格。(是苏联的)

 

主持人:雷同是协调?还是反差才是协调?直到今天、国家大剧院已经投入使用多时,依旧没有停止。但无论反对也好,支持也罢,对于国家大剧院工程的建设,政府已经一锤定音,而安德鲁本人更没有为其所动。这颗巨大的“水煮蛋”的蛋壳被一点一点的铺设了起来,就当工程亟待继续四平八稳的行进时,远在半个地球之外的一次严重建筑意外,让设计师安德鲁顿时置身于来自全世界的质疑目光;所有的中国人都为在建的国家大剧院捏一把汗;这个巨蛋的安全性究竟如何,被舆论瞬间提升至最高点;而一直没有停歇过的反对派的声音,一时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分贝数。究竟出啥事了?

 

Part3

解说:2004年5月23日,巴黎戴高乐机场航站楼的一段走道突然崩塌,引发4人死亡。而这座航站楼的设计师,正是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安德鲁。全世界目光聚焦于在建的中国国家大剧院,对它的结构安全问题表示了忧虑;于此同时,许多中国民众也对正在设计施工中的其余奥运工程提出了各种疑问。

 

采访:(安德鲁)技术的部分被反复的检查确认,被中国和法国方面的工程人员检查。

 

解说:处于漩涡之中的安德鲁匆匆飞回法国,接受巴黎警方的听证和问讯。而在中国,与其他的奥运工程一样,国家大剧院停工接受安全评估。安德鲁此时背负的,是双重的压力、以及全世界的质疑,所有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。

 

采访:(安德鲁)我们所有的人,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控制质量,所以我不认为我们应该把这个所做的一切推翻再重新开始。

 

解说:最终审查结果出来了,这个巨蛋没有问题,是安全可靠的,安德鲁松了一口气,所有中国人都松了一口气。而在机场坍塌事件过后的8个月,法国方面的调查报告出笼,断定事故源于施工速度过快,从而导致屋顶的混凝土留下了安全隐患。这并不是设计师安德鲁的问题。

 

(哈利路亚)

 

主持人:戴高乐机场风波过去了,安德鲁得以重新投入到国家大剧院的建设中,接下来等待他的,将是巨蛋内部的设施搭建,这是关乎剧院艺术效果的重中之重。然而在此之前,安德鲁没有一次设计剧院的经验,质疑的声音再度响起。这位倔强的法国老头有他自己的办法,他找来了最优秀的声学团队和艺术团队搭档,通过一次次的测试和实验,用最佳的效果和实际资料,堵住了质疑者的嘴巴,并最终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。随着国家大剧院的最后一个焊点被点上,它的舞台大幕即将向世人拉开。

 

解说:2007年9月25日,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,中国国家大剧院舞台的帷幕第一次被拉开。从1958年提出规划到正式落成,经过了漫长的49年,实际修筑时间7年,它终于和世人见面。人群络绎不绝来到这里,一颗水中的明珠,在静静等候他们的带来。大剧院的主体完全被人工湖所环绕,这是安德鲁的得意设计之一,而这片清澈的湖水也是大有乾坤。

 

采访:(安德鲁)刚开始我们担心它会结冰,但大家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主意,也就是开凿出深地层的地下热水,它们会使水池的温度维持在2到3度,也就将永不结冰。

 

解说:观众由地面步入水下,他们将经过一段梦境般的水下长廊,进入剧院内部,而这也是安德鲁最得意的另外一项设计之一。

 

采访:(安德鲁)当你走进这里,事物就会变得不确定,变得模糊,在我看来,这会洗刷掉你的一些想法,这是一个梦的国度,是一个产生梦的地方。然后你才进入剧场。

 

解说:经过水下长廊,所有人眼前豁然开朗,抬头你可以看到国内建筑跨度最大的穹顶,据说可以将整个工人体育馆笼罩其中。平视前方,歌剧院首先映入你的眼帘,音乐厅和戏剧场分别位居左右。

 

解说: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的建筑,能够容纳观众2398人,人们将在这儿观赏到歌剧、芭蕾和舞剧。它以华丽的金色为主色调,音响效果达到了1.6秒混响的世界顶尖水平,而这完美混响的秘密,蕴藏在剧院的椅子和墙壁上。安德鲁在墙面上安置了弧形的金属网,声音可以透过去,而背后的墙壁则是多边形。声音从演员口中发出,先陆续被舞台和座椅面料吸收掉一部分,同时被木质的椅背漫反射到四方,最后被墙壁和屋顶所吸收,这样就实现了建筑声学的完美效果。

 

采访:(安德鲁)当剧院还没有完工时,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,很多人都会进来观看,而且都觉得叹为观止。

 

解说:音乐厅以白色为主色调,共有席位2019个,用于演奏大型交响乐和民乐。这里有一架全亚洲最大的管风琴,造价高达三千万人民币,演员不需要麦克风,全场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声音。就算是在音乐厅这清新高雅的调子上,安德鲁也不忘加上一点自己招牌的叛逆,它将大厅的屋顶做成了毫无规则可言的雕塑。

 

采访:(安德鲁)告诉你们一个秘密,这雕塑的模型,是我用叉子弄出来的。(在桌子底下吗?)就象是捣土豆一样,实际是黏土,但确实是用的叉子。当灯光打上去的时候,就会有时隐时现的感觉,就象是天上的云彩。我认为这里将会成为全世界最棒的音乐厅之一。

 

主持人:回顾完国家大剧院的建造历程,看过了设计师安德鲁的故事,我突然有一个感觉:其实建筑也和人一样,是有生命的,生命的孕育与成长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。古人喜欢说:是非功过,后人评说,不计身前身后名;而一座建筑是否能够在建筑史上留名,也同样只有留待时间来检验。我相信有关国家大剧院的争议,在很长时间内肯定都不会休止,但这座建筑最终能否成为经典,或许也只有留待我们的后人才能够细加评说。

 

安德鲁:如果只是关注过去,那你哪都去不了;如果只看未来,你就会忘记自己的信仰,失去归属感,所以你必须是两者的折中。对我来说,最重要的是了解当代的文化,了解那些我的工作会服务到的人,是现代人,而不是古人。

 

(管风琴,圣咏,交响,摇滚,万民同乐结)

 


免责声明:以上整理自互联网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(我们重在分享,尊重原创,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)

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

平台累计配音,超40,050,000 分钟

  • 品质保证
   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+国内外专业配音员
  • 多种配音
   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
  • 公司化运作
   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
  • 双重备案
   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
  • 7*14全天候服务
   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:00-21:00都有客服
更多